南越国与闽越国历史文物联展在南越王宫博物馆
发布时间: 2019-01-03
该展览由南越王宫博物馆、闽越王城博物馆联合举办,展示了南越国与闽越国的发展进程、社会风貌,体现了中原文明与百越文化融会、碰撞的过程。秦汉之际,百越部族中崛起了两大王国政权——南越国与闽越国。1983年,广州市区解放北路发现第二代南越王赵眜墓;1995年以来,在中山四路又发掘出南越国的宫苑跟宫殿遗址,出土“华音宫”印文陶器盖、“殿中”封泥跟南越木简等重要文物,证实今广州市中心为南越国的都城所在地。20世纪50年代,福建武夷山发明了西汉时期的闽越王城遗迹,其范畴之宏大、设施之完善非经常见,经科学挖掘,城址原貌得以重见天日,是目前国内发现的范围较大、级别与保存完好度较高的汉代城址之一,本次展出的百余件文物,均来自南越国宫署遗址、闽越王城陈迹。
据悉,展览将持续至2019年2月28日。
南越国与闽越国历史文物联展展出百余件文物。信时记者 徐敏 摄
其中,展出的文物南越木简,颇有趣味性。如其中一枚木简长22厘米,宽1.8厘米,简文有“则等十二人得鼠中员不当苔”等字样。据介绍,南越国宫署遗址的一口渗水井出土了一批南越国时代木简,被誉为“岭南第一简”,补充了岭南地区简牍考古的空白。其中有3枚是对捉拿老鼠的木简,这从侧面反映了当时南方稻作农业发达,引发鼠患,朝廷下达举国捕鼠的命令。
大洋网讯 日前,《闽风越韵——南越国与闽越国历史文物联展》在南越王宫博物馆亮相。本次展览共展出南越国宫署遗址、闽越王城遗址考古出土的百余件文物,其中一枚木简,记载了捕捉老鼠的命令。